华大青志联讯 为普及编程教育、鼓励中小学生探索知识,7月17日至22日,华中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创客义教实践队(以下简称“实践队”)前往20余个社区青少年空间(省农科院青少年空间、东山亭青少年空间、东湖青少年空间等)进行系列创客课程义教活动。该活动由华中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三四三”机器人文化科技公司和机器人协会联合开展三四三”公司蒲丽娟、徐迪等人担任主讲老师,实践队队员担任助教。

 

7月17日上午,主讲老师蒲丽娟和实践队队员官凤逸、杨佩娴、熊锦玟前往东山亭青少年空间,首次开展以“美食卡牌”为主题的创客课程。蒲丽娟带领学生们研习“食”之学问。她以一张中国名菜地图为开端,将八大菜系的图谱在学生们的眼前一一陈列,不同地区的饮食习惯不同。蒲丽娟分享了《半截皮带》的故事,使学生铭记红军长征时的艰苦卓绝,感受红军战士们“革命理想高于天”的坚定信仰。随后,她邀请学生分享制作菜肴的经历,共同梳理制作一道菜的流程。

 

蒲丽娟讲解中国名菜地图

 

在卡牌环节,蒲丽娟对各种美食卡牌的名称和功能进行说明并简单介绍了顺序结构、循环结构、分支结构这三种基本算法结构,帮助学生们成功利用卡牌完成菜品的制作。学生们拿到卡牌后便开始菜品的“制作”。“制作”过程中,学生们需要考虑两个问题:“做这道菜需要那些原料?”和“我要选择哪种结构制作菜肴?”学生们通过思考得到答案后便完成了菜品的“制作”。课程最后,学生们一同整理卡牌并将其归还给老师们。

 

学生们使用美食卡牌

 

完成“美食卡牌”创客课程的首次讲授后,7月18日至7月22日,蒲丽娟前往4个不同的青少年空间进行该主题的义教活动,拓展青少年知识的广度,延伸他们思维的深度。与此同时,实践队继续开展磁力片搭建和3D打印笔打印等创客课程。

 

在磁力片搭建课程中,学生们通过亲手搭建磁力片小车初步感知机器人的组成和结构,提高动手能力。在3D打印笔课程中,学生们一方面学习党史知识,一方面利用3D打印笔绘制立体党徽,锻炼其空间想象能力。两个课程的主讲老师们在对上一周的课程实践进行总结和反思后,调整教学方法,修改教学内容,实现更好的教学效果。实践队队员们也在一次次的活动中不断提升管理课堂纪律、解决学生问题和应对突发情况的能力。“三四三”公司的主讲老师和实践队队员们将继续协力为学生们带去将科普性、趣味性和创新性融为一体的系列创客课程。

 

学生利用3D打印笔打印党徽

 

计算机学院为贯彻落实“科教兴国”的国家战略,引领广大青年学生通过社会实践坚定理想信念,积极发动学院学生力量,以专业技术为依托开展本次暑期实践活动。该实践活动不仅为实践队队员们提供增长个人才干的机会,更为武汉市洪山区青少年搭建一个了解编程和机器人的平台,为社会的发展贡献华师力量。

 

通讯员:熊锦玟

摄影:熊锦玟

审读:谭婷婷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