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大青志联讯 712,华中师范大学化学学院心毅志愿队在八岭山中学开展第三天课程。课程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心毅志愿队的老师和学生一起在有趣有爱的课堂中收获成长。

 

文化课程涵盖了数学、英语、物理、化学四个学科,课堂上学生积极互动,主动表达自己的想法,在不同的学科课堂上收获知识,收获成长。素质课程以拓展课外知识、培养兴趣爱好为主。心毅志愿队的成员们精心设计教学方案,准备教具,让学生能够在亲自动手和实践的过程中提升技能,开阔眼界。

 

在《生活中的变色反应》课堂上,张博首先通过生活中有趣的变色现象引发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学生在观看牵牛花一天的变色情况、变色龙在不同环境中表现出不同颜色等现象后,纷纷表示想知道它们背后的原理和奥秘。接着,张博讲解了化学反应中的变色现象,用柠檬水、苏打水、紫甘蓝等安全易取的实验素材,让学生亲自实验,体会变色原理。学生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表现出强烈的好奇心,也在实验过程中学习到了科学知识。

 

张博为学生讲解化学中变色现象

 

下午的第二节课程是由刘珍燕带来的《湖南文化》。课程伊始,刘珍燕向学生提问:“提到湖南,你首先会想到什么?”同学们积极参与交流,“长沙臭豆腐”、“湘菜”、“湘绣”、“很能吃辣”……同学们用各种各样的回答描绘了对湖南的初印象。接着,刘珍燕重点讲解了湖南的花鼓戏、湘绣和剪纸等文化,并和学生讨论多种类型的剪纸,带着学生一起动手操作。学生积极尝试各类型剪纸,从动手实践中收获快乐,在与同学的沟通中提升团队合作能力。在完成基础的剪纸作品后,同学们将方法迁移创新,提出自己的想法,创造出自己喜欢的图案并积极交流展示。

 

学生展示自己的剪纸作品

 

萨楚日拉的《痂的形成》则带领同学们动手,画出痂的形成过程,又让同学们体验包扎的过程,给予指导并纠正错误,使同学们能了解受伤时如何进行自我保护。课程的结尾,萨楚日拉还播放了《工作细胞》中关于结痂的片段,以生动形象的方式进一步加深了学生的记忆。课后,同学们都表示在这堂课中了解了很多人体伤口修复的原理,在学习包扎技能的同时,也提升了自己的安全意识。

 

萨楚日拉带领学生体验包扎过程

 

七月,骄阳似火,恰似那颗怀揣青春与梦想的心在灼热地燃烧着、激情地跳动着。师生之间的情谊越发深厚,学生对课堂的配合也进一步增强了心毅志愿队成员们上好每一堂课的信心。相信心毅志愿队能在“永远跟党走,青春献祖国”的伟大事业中竖起一面旗,发扬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用行动回报社会,用实践奉献社会。

 

通讯员:段未未 余培森

摄影:段未未 余培森

审读人:马莹 武双欣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