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魏晓暄 罗佳雨 为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培养科学探究精神,7月24日至7月26日,华中师范大学心火支教团新洲队(以下简称“新洲队”)在新洲区图书馆和周欣书城开展“轻功水上漂”“颜色变变变”“空气的奥秘”等系列科学实验课。课程由新洲队队员莫玉婷、何福辉主讲。

 

    莫玉婷以武侠剧中的“轻功水上漂”导入课程,引导学生思考“轻功水上漂”现实中是否可行,之后播放人在非牛顿流体上奔跑的视频揭晓真相,引出“非牛顿流体”的科学概念。在动手实践环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制作非牛顿流体,感受其“吃软不吃硬”“欺软怕硬”“遇强则强”“遇弱则弱”等特点,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为了增加课程趣味性,莫玉婷通过“番茄酱怎么挤”“陷入沼泽怎么办”“如何用口香糖开椰子”等例子说明非牛顿流体在生活中的作用。生活中处处有科学,学生表示,“非牛顿流体的小实验非常有趣,老师讲的例子让我发现原来身边有很多非牛顿流体的物品。”



图一:学生制作非牛顿流体

 

“颜色变变变”课程中,莫玉婷通过一个简单的“变色小魔术”引入——紫色溶液滴到三瓶“无色透明”的溶液中分别变成了红色、紫色、蓝色,激发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莫玉婷随后揭秘该现象,介绍了酸性、碱性、中性及pH的科学概念,利用“pH试纸”的颜色变化检测溶液的酸碱性。学生们也动手制作酸碱指示剂,并进行部分物质酸碱性的测定实验,根据酸碱指示剂上产生的颜色变化探究溶液酸碱性并归纳实验结论。


图二:莫玉婷演示“变色小魔术”实验

 

       何福辉开设“空气的奥秘”科普实验课程,讲解了“空气的成分”“冷空气和热空气”“空气的流速”等知识。何福辉通过现场展示“瓶吞鸡蛋”的实验,让学生感受到空气的密度变化,并进一步讲授氧气和氧气的特点;在“空气的流速”部分,学生小组合作制作简易的机翼模型,真实感知机翼的形状、理解气流使飞机上升的原理。在教学中设计了“问题-假设-实验-论证-解答”教学过程,何福辉表示,“希望通过科学的教学过程,让学生深刻体会理论与实践结合的美,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图三:学生通过科学实验感受空气的奥秘

 

新洲队开设系列科学实验课旨在为学生播下科学的种子,带领学生动手做实验,遨游在科学知识的海洋中,学生们能在探索中收获实践经验,加深学习科学的兴趣,培养科学探究精神,提高科学素养。

 

通讯员:魏晓暄 罗佳雨

摄影:姜乐璞 赵雯 祝启鑫

审读人:李兵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